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张家界风俗 > 正文

张家界慈利县:桃红李熟金仙山

类别:张家界风俗 日期:2017-6-25 15:48:32 人气: 来源:

  6月12日清晨,慈利县许家坊土家族乡金仙山村,水果合作社工作人员指导村民进行鲜桃分级出售。向韬 摄

  6月12日,细雨绵绵,一大早,七旬老人许伯岳就带着两个儿子在山上桃园里忙活,采摘、装筐、分级,架上摩托车,片刻就送到了村部。

  此时,崭新的村部广场上欢声笑语,早早有村外的水果商贩等着。果农们纷纷送来刚采摘的鲜桃鲜李。许伯岳家150公斤鲜桃分类过秤后,1000多元钱就到了手。

  许伯岳虽瘦小微驼,但身体结实。他一个劲地自夸:“一不咳、吐、吃药、打针,一辈子劳动,身体好得很。”

  “去年收入只有几千块钱,今年至少有15000元。”高兴地数完票子,许伯岳将留着的几个桃子送给记者尝鲜,他说:“6亩桃树,2亩李子,今年是挂果旺期,明年大儿子的贫困户帽子就可以摘掉了。”

  大把年纪还在不停劳作,许伯岳一脸无奈。他放心不下的是大儿子:“分户不分家,只为照顾大儿子早日脱贫。”

  一旁年轻的村党支部唐林介绍,许伯岳大儿子许志勇因自小有听力障碍,劳动能力差,30岁才成家,妻子也因障碍多次离家出走,女儿在读小学,是典型因病致贫的贫困户。

  金仙山村是慈利县重点扶贫村,离县城60公里,但距张家界市城区和武陵源景区不到30公里,因村内有座历史悠久的黄中宫道观而得名。全村623户村民中,2014年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户163户,去年重新识别后确定为150户。

  唐林说,村里目前共种植桃子500亩、李子50亩、枇杷20亩,成为60%贫困户脱贫的主要产业,去年“摘帽”的13户更是得益于此。最初带领大家种水果的,是村里土生土长的许自雄。

  今年47岁的许自雄是村里水果产业合作社负责人,记者找到他时,他正在桃林里冒雨指导果农分级采摘。

  2000年,在外打拼多年的许自雄回到永定区尹家溪镇长茂山村,租了3亩地种桃,第3年大丰收,净收入1.2万元。当地百姓纷纷效仿,长茂山成为张家界闻名的“市外桃源”。

  金仙山村的地形、土壤和气候特点与长茂山相似。许自雄说,13年前,他曾尝试发动金仙山村6户村民种桃,可最终“难成气候”,原因是村里水不畅、不通,成本高。

  “搭帮这几年扶贫好政策,让我有机会能回村发展。”在村部,许自雄握着慈利县委办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莫洪圆的手说,是扶贫后盾单位倾情帮扶,让贫困户一年比一年笑得甜。

  许自雄透露,看到今年桃子李子丰产卖出好价钱,其他贫困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纷纷找上门来,希望大干一场。

  傍晚雨歇,漫步村中,村部广场上大妈们欢快地跳着广场舞,山坳里绿树环绕着一栋栋新房,宽敞整洁的村道边亮着太阳能灯,美丽的金仙山村在一片蛙声虫鸣中。

  一同散步的唐林介绍,在县委办支持下,村里新修了450平方米村部大楼,拓宽硬化了4.6公里村主干道和6公里通组公,开辟机耕道8条7.5公里,修建水池11个、沟渠2公里,加上电网得到全面,村容村貌彻底改变。

  “我们正在搞乡村旅游,项目有户外徒步、赏花采摘、健康养生等。”唐林描绘着一幅新的蓝图,村里准备再发展水果2000亩,并修建游步道、停车场,创办农家乐等,让村里人有稳定增长的收入,真正过上幸福的生活。

  推荐: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赞助合作:

CopyRight 2002-2012 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