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白杨树的三个特点,张家界论坛网,东山少爷ktv,循环流化床锅炉论文刘英团
俗话说:“夏至狗,没地走。”狗都热的没地走,何况人呢?《夏至九九歌》记载:“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出汗如沐浴……”中医学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沉浮于生长之门。”养生讲究“顺四时,适寒暑,和喜怒,安居处,不妄做劳”。夏季炎热,暑易伤气。“夫四时者,之根本也。”《黄帝内经—素问》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著名养心学专家嵇康在其名著《养生论》中指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即“自然凉”。“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自然凉,首先要让下来,或清心寡欲,或闭目养神,都能使、心情舒畅。
现代医学认为,“夏气与心气相通”。研究表明,只要保持平和与豁达,人的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燥热感就会减轻。夏之养心,中医重于心脏的保养,西医侧重调节。《颐身集》说:“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人的心理、情绪与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互相联系、互相影响,“肾无心之火则水寒,心无肾之水则火炽。心必得肾水以滋润,肾必得心火以温暖”。根据医的养“心”理论,夏之养心:出汗、吃苦、睡午觉。
夏季养心,应适当出点汗。因为汗为心之液,出汗的过程其实就是身体里的阳气蒸腾阴液,让阴液通过毛孔到达机体表面的一个过程,而适当出汗是身体阳气顺畅、津液充足的一个表现。所以,平时可以多做些有氧运动。当然,出汗虽有利于养心,但并不意味着汗出得越多越好。
养生之道“很辛苦”,夏之养生也要“吃苦”。中医学认为,人体的五脏功能和自然界的及四季消长的变化相对应,其中,夏季属中的“火”,对应五脏中的“心”。《黄帝内经》认为,“苦入心”(苦味归入于心)而降“心火”以“养心”。但是,“吃苦”也讲究均衡,也要根据个体差异辨证做出调整。否则,食之过度则伤身。正如清代的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所言:”苦瓜清则苦寒;涤热,明目,清心。可酱可腌。……中寒者(寒底)勿食。”夏季又多汗,汗多则损盐,若心肌缺盐,则心脏搏动失衡。中医认为,宜食酸以固表,宜食咸以补心。《黄帝内经—素问》曰:心主夏,“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耎,急食咸以耎之,用咸补之,甘泻之”。
立夏之后,昼长夜短,人们普遍睡眠不足,尤其是工薪、白领阶层必须适度的午休,以防“过劳死”。午睡在我国很有历史,一些古籍典章中还专门对“昼卧”、“昼寝”进行了叙述。如,清代长寿者曹庭栋在《养生随笔》中就对“午后……就卧室安枕移时。或寐或醒,任其自然”做了详细的记载。当然,午睡并人适宜。的一项研究表明,65岁以上或超过标准体重20%的人,以及血压很低和血液循环系统有严重障碍的人不宜午睡,这一点必须谨记。
“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之所以要冬病夏治,是因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一体之赢虚,消息皆通于大地”。《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云:“化不可代,时不可违。”如果夏天就让人体内的阳气强健起来,冬季就能防病、抗病了。“冬病夏治”也并非只有“三伏贴”一种疗法,如果配合适当药膳调补或针灸,冬病夏治就更加事半功倍、相得益彰了。
更多精彩:
崔斌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