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小县城,到新时代的现代化城市,张家界一奔跑,一向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收获了一张又一张“烫金名片”,正向国际知名的旅游胜地大步迈进。
旅游业中的“张家界增速”让惊叹。如今,张家界“三星拱月,月照三星”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已经形成,旅游大市目标也已实现。2018年接待游客8521.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56.8亿元。旅游接待人次2015年至2018年连续突破5000万、6000万、7000万、8000万大关,实现“4连跳”,在全国山岳观光型同类景区中遥遥领先。
城市建设的“张家界奔速”让惊叹。曾经“灰头土脸”的偏远小城市,经过张家界人的不懈努力,经历了一场涅槃。在“旅游西优、城市东拓、轴带发展、组团布局”的空间发展策略推动下,张家界已成为一座现代化的畅达城市、休闲城市、生态城市、智慧城市、文明城市。
交通发展的“张家界时速”让惊叹。“六向六射”高速网将连通长株潭和重庆、成都、武汉、桂林五大城市圈,实现半天可达5省(市)68市。即将成型的高铁“十字枢纽”,与省内7市州直连直通形成快速铁环形通道,同时向外辐射,形成黄金旅游大动脉。荷花国际机场作为全省3个一类口岸之一、武陵山片区71个县市区唯一国际航空口岸,可直抵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站在新的更高起点,张家界将真抓实干,乘势而上,加快建成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
这里是“锦绣潇湘”的门楣,三千峰林惊艳世界,八百秀水吸引全球;这里是中国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接待游客8521.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56.8亿元,继续领跑国内同类型景区和旅游目的地城市。
这里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发展浪潮催生的一批新兴城市的代表,也是世界了解湖南、了解中国的“迎客厅”。70年来,从张家界国营林场,到中国首个国家森林公园,再到国家森林城市,张家界与时俱变,日新月异。
“世界的眼光,不懈的动力。”张家界市委虢正贵说,进入新时代、站在新起点,张家界将践行“建设美丽中国”的殷殷嘱托,扛起湖南全域旅游建设的龙头大旗,谱写新时代的“张家界篇章”。
到天门狐仙、魅力湘西等演艺场所看一场原汁原味的湘西大戏,到溪布街、各大夜市等热闹之处品一品张家界风味,到五号山谷、梓山漫居等精品民宿享受一番小资情调……各具特色的玩法,了张家界的“月色之旅”。
许多本地人怎么也想不到,一个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的国有林场,竟然催生了一座城市,也改变了众多家庭的生活。当年的张家界地区可谓是穷山恶水,旅游的发展,让整座城市光彩夺目,了世界。
1988年,张家界因旅游建市。多年披荆斩棘,这里诞生了无数个第一: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第一条旅游漂流线、第一台山水实景音乐剧……在旅游经济成为全市主导产业的同时,也完成了旅游发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旅游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旅游业态由景区景点模式向全域旅游转变。
2017年,张家界全面推进“对标提质、旅游强市”战略。由此,一场由旅游大市向旅游强市转变的历史性变革,在天门山下、澧水河畔生动上演,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8年6月,历时两年多提质建设的张家界西线旅游景区正式开门纳客,闲置多年的旅游资源得以盘活。由此,张家界“三星拱月”全域旅游格局正式成型。
如今,张家界的游玩模式,从“白天看山头,晚上抱枕头”到“白天看风景,晚上看大戏”,再到“商养学闲情奇,永远玩不够”,张家界旅游的乘数效应正在不断放大。旅游收入从建市之初的2491万元,跃升到2018年的756.8亿元,张家界旅游经济跑出令人惊叹的增长速度。预计到明年,张家界将实现游客接待总量1亿人次以上,其中境外游客100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1000亿元以上,基本建成国内外知名旅游胜地。
武陵源区、永定区、慈利县在旅游的带动下,先后脱贫摘帽。旅游扶贫的累累硕果,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关注,张家界成了全国旅游扶贫大会的现场。
张家界市城区一个叫子午台的山头,是摄影爱好者拍摄这座美丽城市的最佳地点——光线通透时,苍翠群山连绵不绝,子午大道车流滚滚;雨后初晴时,天门山云雾缭绕,现代化建筑洁净如洗。
70年过去,那座灰蒙蒙的城市,经历一场涅槃。走进张家界市规划展览馆,仿佛进入时空隧道,不同时期的照片、影像资料,记录着这座城市建市前、建市时和现今不断蝶变的历史。
建于1971年的澧水大桥,连通着张家界城区两岸,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也是推动张家界城市发展变化的功臣。4年前,随着张家界市城区的迅猛发展,市不得不对此桥拆除重建。1年后,一座双向四车道的现代桥梁横跨澧水,疏通了拥挤的交通,也美化了城市一角。
在张家界高新区,鳞次栉比的产业大楼孵化出一个个产业项目,实现了“高”“新”的协同发展,初步形成以旅游商品、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为主导的特色化产业体系。走进官黎坪板块,天门山索道扶摇而上,星级酒店林立,旅游配套设施完善,在草木、鲜花的簇拥下,“景城一体化”凸显得恰到好处。行走在澧水沿岸,众多滨河公园串珠成链,城在绿中、人在景中,昔日的小山城,如今已为一座现代化都市,让市民和游客流连忘返。
升级主次干道,拉通滨河线,建设城市高架,城市骨架不断拓展。完善地下网管,配置公园绿地,“微建设”持续发力,城市精致度有效提高,城市颜值进一步提升,文明程度大幅提升……一座进出方便、安全快捷的“畅达城市”,宜游宜养、舒适舒心的“休闲城市”,山清水秀、天朗地净的“生态城市”,全域覆盖、智能高效的“智慧城市”,诚信友善、和美品质的“文明城市”正向走来。
而今,“旅游西优、城市东拓、轴带发展、组团布局”的空间发展策略正全力实施,以澧水河为轴带、八个组团和一个城市功能新区的空间布局结构正在构建。
育卫生服务中心的沙堤组团,到旅游服务中心的且住岗组团,再到城市综合服务中心的永定组团……张家界正在更广阔的战略空间里阔步前行,一个国际化的知名旅游城市正在崛起。
处于湘西北的张家界,山高壑险,一度是省内交通的“末梢”。而以旅游立市的张家界,这些年紧紧抓住交通这个“牛鼻子”,推动旅游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
数十年来,勤劳智慧的张家界人民开山辟,填壑为基,跨越山水阻隔,用心构建着一个纵横交错、联通八方的立体交通枢纽——
看高速,常张、张花、张桑、慈安、宜张、桑龙等高速公,陆续建成、建设或立项,“六向六射”高速网将连通长株潭和重庆、成都、武汉、桂林五大城市圈,实现半天可达5省(区市)68市,辐射人口超过2.8亿。
看高铁,黔张常铁、张吉怀高铁即将建成通车形成“十字枢纽”,与省内7市州直连直通形成快速铁环形通道,同时向外辐射,形成黄金旅游大动脉。
看航空,作为全省3个一类口岸之一、武陵山片区71个县市区唯一国际航空口岸的荷花机场,已相继开通50条国际国内航线。
不久前的8月5日,张家界签下大单——15个文旅项目总签约金额597.1亿元,涵盖旅游产业的方方面面。而这,只是张家界利用大交通形成大物流、吸引大产业,进而推动大发展的N次签约之一。
连通城区、景区的“主动脉”——武陵山大道、杨家界大道、邢大公等高等级公的建成和通车,促使“三星拱月”旅游格局进一步完善,“月星”之间、“景城”之间、城乡之间越来越通畅,市域“一小时交通圈”逐步成型。
在城市,滨河环线已打通城区交通网络“任督二脉”,主干道提质升级保畅通,每个社区、每个小区都有多条公的“毛细血管”直抵。在农村,天堑变通途,黄泥升级水泥,“四好农村”带来致富新希望。截至去年年底,张家界市已有22万建档立卡贫困户摘掉了帽子,320个贫困村脱贫出列。
张家界的交通网络仍在快速延伸,人流、物流、资金流和大产业、新业态在这座旅游城市集结,助力经济社会发展驶入快车道。一个人美、景美、未来美的发展高地,在湖南西北方向以张家界为中心迅速崛起。
1979年冬,著名画家吴冠中来到张家界林场写生,被这片峰林深深震撼之余,写下了经典美文《养在深闺人未识——张家界是一颗风景明珠》,并于1980年元旦发表在《湖南日报》上,引发了社会对“张家界”强烈关注。1982年9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张家界林场正式更名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这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也催生了后来的“张家界市”。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以世界罕见的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为主体,集桂林之秀、黄山之奇、华山之险、泰山之雄于一体,有“扩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山”之美称。1992年12月,因奇特的石英砂岩大峰林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04年2月被列入世界地质公园。公园总面积4810公顷。2007年,被授予中国首批5旅游景区。
1993年12月22日,一架钢铁银鹰降落在大庸机场,大庸机场试航成功。1994年,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大庸机场”更名为“大庸张家界机场”,同年8月18日,张家界机场宣告正式通航。随后,“大庸张家界机场”更名为“张家界荷花机场”。
2011年11月,荷花机场正式对外籍飞机,结束了武陵山区没有国际航空口岸的历史,使张家界成为湖南省第二个全面对外的国际空港,同时张家界也进入了境外客源迅猛发展的新时期。2017年9月,“张家界荷花机场”正式更名为“张家界荷花国际机场”,正式跻身国际机场阵营。
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是一座景观桥梁,兼具景区行人通行、游览、蹦极、溜索、T台等功能。主跨430米,桥面长375米、宽6米,桥面距谷底相对高度约300米,桥面全部采用透明玻璃铺设。
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自2016年建成后,即获得世界最长、世界最高、世界首座玻璃作为主受力结构的大型桥梁等10项“世界之最”。2017年,该桥斩获国内工程项目最高项——“2016-2017年度国家优质工程”。2018年6月,获得代表着世界桥梁最高荣誉的国际桥梁大会亚瑟·海顿,是目前为止张家界在旅游景观项目上获得的世界最高荣誉。
武陵山大道南起中心城区子午西与大庸西交叉口,沿张清公往北,终点与武陵源核心景区道相接,全长28.235公里,总投资37.31亿元,于2016年10月开工,历时21个月建成。
该道是张家界市城区和景区连接的重要交通要道,也是一条景观大道,是张家界建市以来市本级投资最多、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重要项目。道分城区段和景区段两部分,城区段按双向6车道建设,景区段按双向4车道建设。道的建成,大幅缩短市中心城区到武陵源的行车时间,城区与景区间的交流与互补由此更加通畅,旅行者在吃、住、行、娱、游、购六大旅游元素的选择上,更加多元、和丰富。
“魅力湘西”是张家界首台大型旅游文化演艺,自2000年创办以来,已接待中外游客超过1600万人,3次“登陆”春晚,5次走出国门开展文化交流。2008年,魅力湘西国际文化广场被国家文化部评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2010年,“魅力湘西”被国家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列入“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2017年开始,连续三年问鼎“中国旅游演艺机构十强”“中国旅游演出剧场类剧目票房冠军”。今年4月,“魅力湘西”商标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湖南省首个文旅演艺驰名商标。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和省委、省的坚强领导下,张家界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砥砺奋进,努力建设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实现了从老少边穷山区到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华丽转身,成为了中外游客心往神驰的仙境。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站在新的更高起点,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实施省委“创新引领崛起”战略、市委对标提质旅游强市战略,不忘初心、牢记,乘势而上、真抓实干,把张家界加快建成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的锦绣篇章。
建成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就要推进“旅游+”跨界融合发展,着力构建现代化园区产业体系。产业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旅游是张家界最大的市情。我们将立足“8000万+”游客流量、“818+”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优质资源,完善提升“三星拱月、月照三星”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推动“旅游+新型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文化演艺”等跨界融合发展,统筹规划建设丝荷花国际文化旅游产业园、智慧旅游科创城产业园、中德零碳产业园、枫香岗影视文化产业园、生态绿色产品深度提取产业园、沙堤高铁产业经济园,积极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努力打造各产业深度融合、各园区竞相发展的“多园一区”现代化园区产业体系。
建成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就要提高对外水平,着力打造“五城一体”国际精品旅游城市。张家界是湖南省的窗口、迎宾的客厅。我们将加强与欧美、东南亚以及“一带一”沿线国家交流与合作,拓展“旅游丝驿站”,加强国际友城合作,争取1至2个国际性节会永久落户,着力打造“湖南的达沃斯”。主动融入“一带一部”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深度对接省委“五大行动”、粤港澳大湾区,扎实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和招商引资项目攻坚年活动,力争每年引进500强企业有新的突破,形成良好的型经济发展势头,着力打造武陵山片区对外新高地。全力构筑航空、高铁、高速立体化大交通网络,在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的基础上,全面完成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加快建设畅达、休闲、生态、智慧、文明“五城一体”的国际精品旅游城市。
建成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就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建设生态绿色张家界。绿色是张家界最大的底色。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持战略定力不、不松劲,大力实施生态绿色张家界建设“先导工程”,统筹推进碧水守护、蓝天、攻坚、大地增绿、城乡洁净“五大行动”,严格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和其他自然生态资源,切实解决一批环保问题,重点抓好大鲵区水电项目整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打造美丽中国的“张家界名片”,好“三千奇峰”,守护好一江碧水,走在全省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前列。
建成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就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将把党的初心铭刻于心,以决战决胜之势攻克贫困最后堡垒,着力巩固提升3个已摘帽区县脱贫质量,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促进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衔接;聚焦“两不愁障”突出问题,举全市之力支持桑植县脱贫摘帽,确保全面小康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用心用情用力抓好教育、就业、就医、住房、养老、公共文化服务等民生事业发展。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平安张家界和张家界建设,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建成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就要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生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上。我们将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建设为统领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深学笃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主题教育,突出标准和好干部标准选人用人,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好巡视整改“后半篇”文章,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斗争,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我们将始终牢记习总的殷殷重托,重整行装再出发,把新时代张家界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我叫毛淑霞,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那代幸运儿。今年70岁的我,干了30多年的旅游,旅游改变了我的家乡,也改变我和我一家人。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偏远山区的张家界(那时还叫大庸)街头巷尾,操着各种口音的人多起来了。后来我才知道,是家乡在开发搞旅游。借着这股强劲的“东风”,街坊邻里有的开小卖部,有的开小饭馆,生意红红火火。
我在1984年也开了家“仙女洞招待所”,还是当时武陵源第一个私人开的招待所呢!刚开始,生意一般般。一年多以后,客房变得供不应求。没办法,我只好在地上打起地铺。
客人也在不断变化。刚开始,黑眼睛、黄皮肤的人为环太平洋 彩蛋主。后来,“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游客越来越多。
我和我的家人也开始发生变化。最初,我们只会说方言,后来普通话变成家里的“工作语言”,再后来大家不得不说一些简单的英语,来和外国游客交流。
1994年,为赶上形势,我“斥重金”把招待所翻修。记得新店开业那天,一位来自美国的游客向我“吐槽”:“你们这的旅游产品太少了,太这里的美景了!”
“要开发一款具有辨识度的高端旅游纪念品,来满足客人们的需要。”美国客人的那句话一直记在我心里,心想有机会一定要再次改变我的人生方向。两年后,我和老伴把招待所交由他人打理,开始了漫长的旅游产品研发之。
“把张家界的山‘种’在花盆里?”一个无比寻常的夜晚,有雕塑功底的老伴拉着我的手,兴致勃勃地说道。顺着这个思,我们讨论了一整晚,最后确定思:按照一定比例,把张家界的山水“种”在花盆里,让游客把张家界美景带回家。
产品的上市很快引发大量关注。但由于产品重量较大,加之当时交通网络和物流体系欠发达,产品“叫好不叫座”。后来,随着荷花机场航空口岸和常张高速公的开通,生意越来越好。
近两年,我们根据客人们的需要,逐渐走高端私人定制线,把产品做细做精。由此,我的盆景也跟随“国际张”的步伐,“长”到了世界各地。
如今,生活好了,我和老伴也“退休”了。事业交给儿女打理后,销售渠道更加拓宽,产品更精细化,生意也越来越好。这份“旅游饭”真好吃,使我们家了致富,也许我们的子子孙孙也够吃。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