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9年,德胜门前,在众将士惊异的目光下,于谦穿戴整齐,跃马出城,立于大军之前,身后的德胜门缓缓地关闭。
他一生清正廉明、政绩卓著, 有“于青天”之誉。土木之变后, 他临危受命, 亲自指挥数十万军民进行了垂范青史的战, 书写了中国历史上辉煌壮丽的一页。
1449年7月, 蒙古瓦剌部首领借口明朝失信, 统率瓦剌军, 分四大举南犯。年轻气盛的明英朱祁镇, 在宦官王振“立不世之功”的下, 欲再现先祖数次亲征 蒙古凯旋而归的业绩, 不顾群臣谏议, 仓促就道, 轻率亲征。8月15日, 在土木堡被瓦剌军打得大败,英被俘。史称“土木之变”。
土木之变后,明朝最精锐的部队“三大营”20多万人殆尽。而士气正旺的瓦剌军正准备进攻防御薄弱的城。
其时, 京城九门昼闭, 市民惊恐, 许多大官富户为保家性命, 纷纷南逃。8月18日, 皇太后命郕王朱祁钰监国, 召集群臣议商战守之策。侍讲徐(有贞)言:“验之星象, 稽之历数, 已去, 惟南迁可以纾难。” 主张南迁。就在大家议论纷纷时,不动声色的于谦瞪着徐有贞说了一句话:“言南迁者, 可斩也。京师, 天下根本, 一动则大事去矣, 独不见宋南渡事乎!”
在礼部尚书胡、吏部尚书王直、内阁学士陈循等的支持下,朱祁钰下了抗战的决心,于谦独揽战守这个天下最高的荣誉,也是天下最重的重担。
土木堡失利,几乎把明朝的老本都赔干净了,京城里连几匹像样的好马也找不着。士兵数量不到十万,还都是老弱残兵和退休人员。面对强大的敌人,连朱祁钰都没有信心。
1.他调来了河南、山东和南京的预备部队(备操军、备倭军),江北所有的运粮军,还有战斗力较强的陈懋所部浙军。并下了一道命令:
2.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同时避免在运粮途中遭到敌军抢夺,他出了一个高招,让所有来布防的军队,自己去通州取粮食后再进京。
于谦在军事上做足准备的同时,平息了一场让当时 长(兵部尚书)王直至极的 ,顺带干了一件大快的事儿——干掉了王振的同 党。
“把王振千刀万剐!”是当时很多大臣的,土木堡之变后,朝廷把所有怨恨都聚集在了这个身上。终于在8月23日爆发。
这一天朱祁钰主持政事,都察院右都御史陈溢大早晨也不知道吃错了药还是什么原因,一上来就上奏要铲除王振的余 党,而且越说越激动,严厉的语气吓了朱祁钰一跳。这个陈溢越说越激动,最后嚎啕大哭,这一哭不要紧,朝廷立马乱了起来,上奏声,骂人声、痛哭声此起彼伏。
已经打红了眼的大臣们,有人竟然指着朱祁钰的鼻子,要他把王振的余 党交出来!这种近乎的举动,朱祁钰竟然吓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后来太监金英把王振的余 党毛贵和王长随找了进来,这两人被拎进大殿还没明白咋回事的时候,就被一顿胖揍。
当时的情况是,如果朱祁钰走了,那些武功高强锦衣卫和王振的余 党可能会对这些文官动手。这个时候只有一个人保持了冷静的头脑,他就是于谦。
很显然,朱祁镇会成为也先手里的王牌和对大明的提款机,因为 这个名分,对当时的大明实在太重要了。但 是大明的,不是他朱祁镇的。
在立谁为 这个问题上,最先考虑的当然是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不过当时他只有3岁,字儿都没认全。最后,能选的,只有朱祁钰了。自从朱祁钰目睹了朝廷斗殴事件以后,打心眼里不想干 这份差事,而且,万一守不住,他很可能把自己的命都搭进去。在于谦和大臣的下,朱祁钰“答应”了。
所有人都知道,也先的目标是外城九门,此九门分别是:德胜门、安定门、东直门、朝阳门、西直门、阜成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
这应该是城建城以来,第一次被大规模地,是检验一下城墙结不结实的时候了。于谦下了一个令所有人惊愕的命令:
德胜门是最为重要的门户,因为它在的北面,且正面对着也先的大军。一旦开战,这里必然是最为激烈的战场。
文武大臣们又一次吃惊了,可让他们更吃惊的还在后面,因为于谦马上要颁布的是一道他们闻所未闻的军令。
听到这道命令,连石亨这些不眨眼的武将也被了,这就意味着但凡出城者,只能死战退敌,方有生,如果不能取胜,必死无疑!
于谦这是玩命了!不但玩他自己的命,还有大家的命。但他不得不这么做,这场战争,于谦输不起,大明也输不起。所以于谦为守护城池的人和他自己留下了唯一的选择:不胜,就死。
此刻的于谦已经不仅仅是一位指挥官,对于战场上的士兵们来说,这个瘦弱的身影代表着的是勇气和必胜的。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