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蓬江神龟峡
新城崛起,旅游发力。近年来,深处武陵山区腹地的黔江区按照全市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部署和“大力发展民俗文化生态旅游业”的明确要求,依托独有的生态、区位、资源和气候优势,“面上、点上开发”的原则,推动旅游业发展走特色差异化发展道,力争用10年时间将黔江打造成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和武陵山旅游集散中心。
“东方,黔江峡谷城”。如今,一个全新的旅游城市正逐渐崛起渝东南,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
对一个城市来说,既有丰富的文化沉淀,又有独特的自然资源,那是丰厚的馈赠。黔江,就有这种奇遇。
黔江是一个巴楚文化交汇,土家族、苗族、汉族交融,有着厚重民族文化积淀的文化城市,黔江独特的自然资源使其成为众多旅游爱好者览阅山川的好地方。
“阿蓬仙子巧梳妆,雾鬓云寰比凤凰。许我幻成山脚石,也添诗意入琳琅。”这是著名诗人苏些雩赞叹黔江美景的诗。仙境,苍茫武陵,云崖烟壑,山峦洞穴,让人向往不已。
只垂青有准备、有担当、有作为的人。黔江人意识到,资源再好,如果不奋力作为,不进行科学规划和全力培育,一切都是枉然。
号角吹响战鼓擂。发挥资源优势,让特色旅游之花更为娇艳,乘势而上、顺势而为的黔江人开始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耕耘。
依托综合优势
旅游发力提速
世界上有两个穿城而过的大峡谷,一个是比特留斯大峡谷,一个是阿蓬江流域的黔江崖大峡谷。
欧洲的因国土小、古堡多,被誉为“袖珍王国”、“千堡之国”。大峡谷、大古堡,成就了世界知名的游览胜地。
位于黔江老城、新城舟白和正阳三大城市组团核心的崖大峡谷横跨7个地质年代,垂直落差500米,谷深均200多米,最深处500 米,峰高600多米,落差900米,面积723公顷,长达10公里,是典型的城市大峡谷。其喀斯特地貌、天然的城市峡谷峡江、避暑纳凉胜地等天然优势,让黔江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在城市中央的大峡谷和风景独特的城市峡谷峡江景区。
让黔江人更为自豪的是,黔江不但有可以与媲美的城市大峡谷,而且还有自然景观独特、“全国唯一、世界罕见”的地质奇观小南海,融儒释道三教于一体的武陵仙山,原始幽静的神龟峡、官渡峡,规模宏大、底蕴深厚的濯水古镇,穿越时空隧道的蒲花暗河等,再加上卓越的生态、怡人的气候、浓郁的民风,让黔江不愧“东方,黔江峡谷城”的美名。面对的仙境,众多游客乐不思归。
2013年,市委四届三次全会指出,渝东南生态发展区要大力发展民俗文化生态旅游业,将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周边武隆仙女山、酉阳桃花源等景区的成熟,为渝东南旅游抱团发展和黔江旅游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得益于这样的天时、地利、人和,黔江旅游站在了全新的起点。
2014年3月,黔江区委、区召开全区旅游发展大会,把旅游业提升到区域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发展,并将其作为黔江城市建设的四大径之一,力争用10年时间将黔江打造成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和武陵山旅游集散中心。
“黔江最大的王牌是旅游,依托独有的生态、区位、资源和气候优势,面上、点上开发的原则,提速发展旅游业是黔江必然的战略选择。”黔江区委杨宏伟向全区发出总动员令。
的确,经过近年来的建设积淀,黔江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交通条件大为改善,已由昔日的穷乡僻壤华丽转身成为渝东南和武陵山地区“双中心城市”。这为黔江旅游业提供了发力提速的强大引擎。
为此,黔江区成立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区委、区长分别任组长和副组长,分别设立小南海—武陵仙山、濯水古镇—阿蓬江和城市峡谷峡江三大景区管委会,加强对相应区域旅游发展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促进全区旅游发展。
今年6月,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名单公布,共有55个地区入选,重庆的渝东南武陵山区和渝东北三峡库区榜上有名。这既与黔江的发展不谋而合,也给发展中的黔江带来了新的机遇。
未来几年,全区将按照“一年全面启动、两年上档提质、五年整体跨越”的要求,先后建成武陵山旅游接待中心和集散中心,实现旅游综合年收入突破60亿元。
树立全新
建设旅游名城
方向正确,径才清晰。
“着力打造武陵山旅游集散中心,着力建设高品质特色城市,着力推进旅城融合,建起一座生态新城、峡谷公园城,让市民生活在被公园包裹的城市里,将整个黔江区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建设,打造最大的旅游景区、最好的旅游产品、最美的旅游目的地。”黔江区区长吴忠表示。
近年来,黔江利用先行示范区的利好时机和国家的政策支持,全区正将现代“山水城”、“生态城”、“森林城”、“旅游城”等先进城市建设融入城市发展建设中,形成林水相间、山水共依、城峡互融的集山、水、林、峡、城于一体的现代城市系统。一个生态旅游景区正悄然崛起。
为此,黔江区不断调整和提升旅游产业定位,并根据《黔江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出台《关于加快旅游发展的决定》。
《决定》要求,把旅游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进行培育,着力发展集观光体验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民俗文化生态旅游,集中培育打造精品景区,提档升级小南海、濯水古镇、蒲花暗河、神龟峡景区,加快推进城市峡谷景区、武陵仙山景区和天生湖湿地公园、城市中央生态公园等景区景点建设,力争创建2个5景区、3个4景区。
“建设风貌独特的旅游城市。以城市旅游为龙头,带动核心精品景区打造,把城市集聚发展区和生态旅游发展区打造成为黔江旅游城市的双核引擎。”黔江区副区长刘仪介绍,该《决定》在确定走特色差异化发展道的同时,树立了全域旅游的发展。
产业发展,规划先行。为实现全域旅游目标,黔江区邀请中山大学旅游规划设计团队编制完成《黔江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提出“以旅游城市为龙头、以山水峡谷为特色、以民族文化为灵魂”的发展思和以“东方,黔江峡谷城”为主题的旅游对外宣传口号,力争10年内将新老城区打造成为“东方”的中国山水名城。
为此,黔江区规划确立了“一心两环三区”的旅游发展空间布局。
“一心”,即把黔江中心城区打造成城市旅游名片,建设武陵山地区重要旅游集散中心,集中体现休闲度假和景区的主要接待服务功能,打造风貌鲜明、建筑独特、宜居宜游的城市景观,建设城市峡谷、城市峡江、城市地质生态公园等景区。
“两环”,即以黔江中心城区为核心,依托现有及未来交通网络,形成南北两大旅游环。北环即黔江城区—城市峡谷峡江—小南海—武陵仙山—黔江城区;南环即黔江城区—城市峡谷峡江—濯水古镇·蒲花暗河—神龟峡—灰千梁—黔江城区。
“三区”,一是城市峡谷峡江休闲旅游度假区,建设城市峡谷、城市峡江、石城古县遗址、城市地质生态公园、万涛故居等;二是小南海民俗文化养生旅游度假区,建设小南海湖区、武陵山民俗生态博物馆、武陵仙山、八面山、仰头山等;三是阿蓬江—濯水古镇生态观光休闲旅游度假区,建设阿蓬江湿地公园、阿蓬江美丽乡村带、濯水古镇、蒲花暗河、神龟峡、灰千梁原始森林等。
打造特色品牌
优化发展
近年来,黔江区对旅游业发展的投入不断加大,全区已累计投入资金10余亿元,加强重点旅游景区及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引进企业入驻黔江开发旅游项目。
但这远远不够,黔江人并不满足以前的努力。
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优化旅游发展。为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今天的黔江在培育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方面采取了强有力措施。
着力打造旅游集散中心,积极策划推出三大精品线品牌,依托武陵山机场开通的6条航线,推出“以城市峡谷峡江为中心,辐射五大旅游组团,形成1—3日游区内精品旅游线”品牌;重点培育打造一线城市到黔江至武隆、张家界、凤凰古城、长江三峡、梵净山的世界级旅游线品牌;培育旅游节会和消费品牌,推出国际溪钓节、世界青少年水上奥运会、中国武陵山民族文化节等节会品牌,做特武陵山珍、黔江鸡杂等具有土家族苗族特色的旅游餐饮品牌,做优牛肉脯、地牯牛、珍珠兰茶、武陵丝绸、高幺妹手工刺绣等旅游商品品牌。
在重点精品景区建设上,黔江区以小南海创建国家5景区、城市峡谷峡江景区、濯水古镇·蒲花暗河创建国家4景区为重点,加快推进小南海板夹溪花谷、城市峡谷峡江景区山顶观光平台、濯水古镇风雨廊桥修复工程等项目建设。
如今,已被纳入10家市级提升创建旅游度假区之一的小南海旅游度假区,其规划已编制完成,并通过了市旅游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小南海板夹溪花谷和十三寨提升、游客接待中心、地震博物馆、朝阳寺复建等项目正加快推进;城市峡谷谷底水体整治和停车场、健身步道、像、台、空中栈道等基础设施及景点建设一期工程完工投用,二期工程明年10月完成;今年3月成功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濯水镇,正濯水古镇·蒲花暗河和土家文化主题公园区域整体打造;开工重建风雨廊桥项目全部竣工。
黔江区还将生态旅游与民族文化、现代农业融合发展,依托特殊的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结合新农村建设、集镇建设,突出土家苗寨特色和避暑纳凉主题,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度假旅游。
在优化旅游发展上,黔江人把全区旅游业发展置于渝东南旅游经济带和武陵山旅游发展大格局中,与周边区域配合联动、错位发展、联袂营销,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增强黔江旅游区域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打造无障碍旅游区。
与此同时,黔江区实施旅游城市、旅游景区和旅游产品的建设、营销和管理,创新投融资方式,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入旅游及其相关产业。出台招商引资政策,成功包装20余个景区及城市建设项目,通过控股、参股、景区出租和门票特许经营权出让等方式,成功引进浙江国旅集团建设黔江国际生态体育休闲综合开发项目,引进福建万丽集团建设武陵仙山旅游景区和黔江城市客厅。
一个城市的旅游产业发展好坏与配套设施是否完善密不可分。
“以旅游度假村、乡村旅社、农家乐等为支撑的旅游住宿接待体系,力争到2016年接待床位突破2万张。”黔江区有关负责人表示。黔江不断完善城市集散服务、休闲度假、文化感受等旅游城市公共服务体系,打造主题公园、特色街区,一系列城市旅游休憩带、特色美食街、旅游购物街相继建设;建设新城文体中心、商务会展中心、旅游接待中心,一大批城市客厅、民族风情城、天生湖湿地公园、城市地质生态公园等靓丽景观脱颖而出。
近年来,黔江景区道、通讯、供水、供电、停车场、智慧旅游系统等基础设施和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也不断得到完善。
“从黔江可以很方便地去其他城市旅游。”黔江“铁()、公()、(飞)机”大交通网络也不断完善,黔江机场将进行扩建,增加停机坪,拓展航线;通达湖北恩施的高速公也正在推动。今年内,将开建到石柱的高速公,黔张常铁年内开工。全区正在建设“零换乘”枢纽站,可以轻松实现机场、高速公、高速铁的换乘。
黔江区还强化旅游宣传营销力度和方式,“东方,黔江峡谷城”的黔江旅游主题形象深入游者,黔江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仅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黔江区共接待游客30.5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604万元,分别同比增长31.79%、38.81%,实现了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的“双增长”。
“这只是开始。黔江人的真正目标,是建成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和优秀旅游城市。”黔江区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到2016年,黔江区将完成旅游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创建小南海国家5景区,大小南海市级旅游度假区,城市峡谷峡江、武陵仙山、濯水古镇·蒲花暗河3个国家4景区,全区旅游接待人数将突破9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35亿元;建设五星级酒店4家、四星级酒店5家,全区星级旅游饭店达到50颗星,建成渝东南旅游经济带示范区和全市旅游经济强区。
到2020年,完成旅游固定资产投资140亿元,旅游接待人数突破16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60亿元,国家5景区达到2个、4景区达到3个以上,建成渝东南旅游中心城市、武陵山地区旅游集散中心,形成“生态观光、地质科考、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四位一体的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
本版文/陶永国 张长荣 郑素琼 张曦文
延伸内容: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