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着这支年轻队伍一步步攻克这项“不可能”的任务。其实,团队里还有三位“梦见抓鱼是什么意思”,分别是47岁的技术顾问陈平、48岁的测量主管辇金城、42岁的安全总监唐宝军。
“如果不算这三位‘’,我们团队的平均年龄也就20出头。”郭坤笑称,“我们干工程的都有一句俗话,项目有一老,相当于一宝。而我们项目很幸运,有‘三宝’,他们则反称我为‘一绝’,正好对应张家界的名特产,‘三宝一绝’。”
但是,这样一支“过于年轻”的团队难免受到质疑——“你们这帮年轻人,能修这样的玻璃桥吗?难度这么大,你们能做吗?”这样的声音很多,当时团队很不受重视,大家听到这些话,默默地铆足了一股劲,郭坤感慨:“年轻人最大的优点是什么?敢闯,敢拼,敢做。遇到困难,我们就想办法去克服。这也证明了我们自己,所以不要小看年轻人!”
这项工程之所以受到质疑,还有一个关键原因,就是难度系数大。一般情况下,一项工程的施工风险等级超过就不太可能继续做下去了。当时专家评定,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项目的风险等级是第四级,属于高度风险。加上地势复杂等原因,很多工程队都望而却步了,而他们却好像“不知天高地厚”似的,迎难而上。
“我们这个年轻的团队,热衷于挑战有难度的问题。”郭坤说,“我们各个细节、措施都做得很到位,大大提高了安全系数。”曾经有人问他:“玻璃桥的安全系数是不是达到五颗星了?”郭坤笑了笑说:“不仅仅是五颗星,已经超过五颗星了!”
正因为施工难度大,所以对精度要求非常高。难以想象,这座长度约为430米的大桥,施工过程中竟然是以毫米作为测量单位的。施工时,正值夏天,天气炎热,主缆钢丝容易受热变形导致测量数据不够精准。为避免这个问题,在那段时间,测量队几乎每天都要在半夜两三点的时候出发到现场测量,一干就干到天亮。
一般的悬索桥,是从中间往两边架设的。但这是一条横跨峡谷的悬索桥,距离谷底近300多米,中间的峡谷是人到不了的地方。为此,在没有任何建设先例的情况下,他们突破传统,决定从两边往中间架设,逐一攻克难题。后来,该工程也因此被评定为“国际领先水平”,这意味着独一无二。
也因此,玻璃桥是世界瞩目的,外媒纷纷称赞惊呼。对此,郭坤颇为自豪:“过去,外国人说我们中国做的都是山寨外国的东西。而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是不可复制的,是中国制造的世界的桥梁。”
在距离合龙还有大概一个月的时候,郭坤带领队伍住在山上,吃在山上,日夜赶工。白天施工,晚上也要继续接着架梁。白天视线比较明亮,而晚上只能借助微弱的灯光继续干。脚下是幽深漆黑的谷底,这种惊险想必只有过来人才能真正体会到。
该项目总工程师马亮透露,因为大桥要跨越峡谷,猫道架设完后离谷底有300多米的高差,每天施工人员都要从猫道行走到峡谷对岸来回至少两趟,这常惊险的事情,却也是他们的日常。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他们顺利完成任务,大桥如期实现合龙。回想起来,郭坤感慨道:“修建这个桥,我们付出了很大心血。当大桥合龙的时候,我们整个团队的建设者都激动得流下眼泪。”
有意思的是,最初在运送钢梁的过程中,几棵树木阻碍了唯一的运输道。当时业主方要求再想想办法,不许砍伐,砍一棵就罚款一百万。其实,整个团队也非常注重环保。郭坤说:“虽然用大型机械吊装要花费不少成本,但是我们依然采用了大型机器,绕过这些树,把梁给架设了。”
然而遗憾的是,在拉索的时候,有差不多一半的树枝不可避免地被拽扯掉了。 “现在,如果你到观景台上,会看到两棵对称的树,那就是我们保留下来的古树。而下面还有一棵树,长得跟黄山上的迎客松基本一样,那就是被拽扯掉树枝后的模样。”
这种以环保为重的建设,恰好印证了该项目的哲学美学思想——“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一思想贯穿于玻璃桥的文化设计和定位之中。
世界首座同时采用电涡流阻尼、水阻尼、螺仪电动减振阻尼等各种措施人行舒适性的桥梁;
本文由来源于财鼎国际(http://cdgw.hengpunai.cn:27531/)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