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张家界人文历史 > 正文

图文:探寻恩施人文地理之谜?张家界人文历史

类别:张家界人文历史 日期:2014-10-5 10:32:13 人气: 来源:

  湖北日报讯

  图为:今年7月,张良皋教授在鄂西考察(受访人提供)

  图为:利川境内的清江古河床

  图为:恩施大峡谷的云龙河地缝

  图为:咸丰县黄金洞景区入口,“黄金洞”3字由张良皋教授题写

  图为:咸丰坪坝营北纬30度地标塔

  图为:利川腾龙洞洞口

  图为:恩施大峡谷景点之一

  文/图 记者蒋绶春

  随着动车的开通,眼下,前往恩施旅游的人越来越多。

  在鄂西一隅,何以形成世界罕见的洞穴和峡谷景观?游客们惊叹之余,往往感到疑惑。

  这个问题,华中科技大学建筑系退休教授张良皋先生探寻了30年。从1984年起,他到恩施考察不下30次,并出版多部专著。今年夏天,92岁的他再次前往考察。前不久,他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首次探洞放完好几捆尼龙绳

  抗战时读书结缘,老教授考察恩施不下30次

  有一天,张良皋教授接到一个陌生电话。

  电话是江苏一家的总编辑打来的。他说,看了张先生的著作《武陵土家》,想专程去恩施看一看。去之前,心里直打鼓,心想恩施有这么好的风景吗?张先生是不是吹牛的?“没想到实地一看,我的感觉是,张先生的牛吹得还不够。”这位总编在电话里说。

  近日,92岁高龄的张良皋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一提这事,还朗声笑起来。

  为探究恩施人文地理之谜,今年夏天,张良皋再次到恩施考察,历时半个多月。他告诉记者,抗日战争时期,他曾在恩施读了几年中学,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怀念这个地方。1984年,应恩施博物馆负责人林奇邀请,他第一次重返恩施,从此一发而不可。到今年,整整30年。如果按每年去一趟恩施来计算,至少也有30趟了。

  1984年游恩施利川腾龙洞时,他与当地人武部一群人,花3天时间,把干洞游了一遍。“他们全副武装探洞,枪里装着子弹,以应对在洞穴里可能碰到老虎之类的野兽。”张良皋说,为了,大家沿途拉尼龙绳,好大几捆尼龙绳全放完了。他回武汉后,查阅大量资料,并写下《利川腾龙洞应该夺得世界名次》,寄给《旅游》。次年,文章刊载出来,很快掀起一股探测腾龙洞的热潮。目前初步探明,腾龙洞有4层,长约60公里!

  此后,张良皋又到沐抚大峡谷考察多次。有一回,张良皋与著名画家廖连贵一起去大峡谷。看了那里的风景后,廖连贵情不自禁地惊叹:“哎呀,爷,哪有这么美的风景!”“他在惊叹,我也惊叹,两人都在惊叹。”张良皋说,这个峡谷世界少有,它不仅具有空间美,还有形体美,令旷神怡。不久,张良皋写了《武陵土家》,于2001年8月由三联书店出版。

  张良皋的老本行是建筑,于194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建筑系,退休前为华中理工大学建筑系教授。但学建筑必须研究土壤学、力学,在考察过程中,张良皋从土家古建筑入手,深入鄂西人文地理大迷宫探寻谜底,先后出版了《武陵土家》、《匠学七说》、《巴史别观》等著作。目前,一部关于武陵山区古人类是如何向外迁徙、如何漂洋过海的著作,历时6年完稿,预计今年出版。

  偌大腾龙洞,竟是清江故道

  随地质抬升变成干洞,“年龄”至少30万年

  今年初,恩施腾龙洞大峡谷获批为国家地质公园,吸引了大批游客。人们好奇:大峡谷、腾龙洞、黄金洞这类奇特地貌,究竟是怎么形成的?

  张良皋教授介绍,鄂西属喀斯特地貌,是碳酸盐岩地区,因海相沉积而形成。远古,这里是大海大洋,因地质抬升,这种碳酸盐岩在鄂西分布很广,面积很大、很厚。目前探明腾龙洞有4层、黄金洞有7层,都说明这一地貌是经过多次隆起、抬升而形成的。

  在地质抬升过程中,水要寻找出,一方面往四面八方流去,另一方面就是通过地表断裂的缝隙下切,溶蚀岩石。

  “喀斯特地貌,源于南斯拉夫一处碳酸盐岩高原,但那里规模小,景观一般。这种岩石可被水溶蚀,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就形成了各种切割、冲刷的形状,恩施沐抚大峡谷、腾龙洞、黄金洞等景观都很典型。”张良皋说,在恩施,逢山必有洞,因为水可以将碳酸盐岩溶蚀、切割为不同的石材、不同的峡谷、不同的洞穴。

  记者又就此采访了中国地质大学溶洞专家鄢志武教授。2004年起,鄢志武组织中外科考队多次考察腾龙洞。他认为,恩施大峡谷、腾龙洞,都是在地表的快速隆起与地面水下切的合力作用下形成的。

  鄢志武说,腾龙洞原系清江故道,随着地质构造运动上升,便变成了干洞。腾龙洞旁边,还有一个水洞,系清江暗河,这是由于河水下切加剧,在后期形成的。干洞又叫“化石洞”,因为科考人员在支洞里找到很多大型哺乳动物的化石,有的化石距今近20万年。洞内,最老的钟乳石有28万年,我们估计腾龙洞的年龄应该在30万年至100万年之间。当然,它是随着几次地表隆起才形成的。

  鄢志武介绍,正因为多次地质隆起,使利川市形成一个高山盆地,地势高出周边地区,与恩施市的高程落差约500米。在抬升构造运动中,恩施大峡谷先是形成稳定的宽广河谷,再次抬升时,河谷里又形成了云龙河地缝。不过,对于腾龙洞大峡谷,目前还有很多问题没有搞清楚。

  在利川市,记者采访了当地民俗专家谭派。谭派今年80岁,对利川地貌成因也作了数十年探寻。他说,清江地质史或腾龙洞地质史,就是一部利川的地质史。据多个中外联合科考队连续十余年的科考,发现腾龙洞大峡谷的地质至今还在活动中。除了地质运动,恩施各种洞穴和峡谷的形成,全是水的功劳。

  绝壁之上,何来朱砂

  三峡洪水或曾涨至此,下泄助推地理迷宫成形

  前不久,记者特地到恩施实地踏访。据观察,清江的流量不是太大,它如何能冲刷和溶蚀出腾龙洞大峡谷这种世界罕见的洞穴和峡谷景观?这一地貌的形成是否借助了外力?这种外力是不是长江洪水?可洪水又怎么可能冲到这么高的山上来?

  张良皋教授说:“最大的洞,当然需要最大的水才能冲开。但清江流量其实不算小。清江上游,枯水期流量约30立方米/秒,丰水期最大水量约1000平方米/秒,相当于枯水期的汉江5条。至于腾龙洞大峡谷的形成是否借助了长江洪水,这种可能性完全存在。”

  张良皋介绍,地球有46亿年历史,总在运动变化中。远古时代,长江是往西流的,湖广盆地以西的咸海、里海、地中海是通的,称为古地中海。后来,印度板块向北延伸,插到亚欧板块下面,形成青藏高原。同时,横断山脉隆起,长江只好调头东流。但东流有许多障碍,因为燕山运动从北到南抬起了很多山脉,在武陵山区主要有齐曜山、巫山、黄陵背斜等,地表水通过各种切割、溶蚀方式,最终形成长江三峡。三峡地区峡谷、洞穴很多,地形复杂,有时,因为地震等原因,三峡两边的山体崩塌,造成堵塞,这就是“三峡壅江”。三峡壅江的事,史书上也有过多次记载,“大禹治水”、“女娲补天”等传说,都与“三峡壅江”有关。即使一万年发生一次,三峡壅江的次数也数以百计。

  张良皋介绍,有一年他去巴东,在海拔1050米的天子岩悬崖上,看到394个朱砂。这是三峡壅江之后,洪水在海拔1050米高的地方留下红土、朱砂。水退后,古人出于好玩,把手撑进红土、朱砂里,然后按到天子岩上,从而留下。他分析,这些应为新石器时代之前或在1万年之前留下来的。

  三峡壅江发生后,整个四川盆地成了一个内陆湖,水位越来越高,湖水必须通过各个缺口寻找出。当水涨到海拔1050米后,四川盆地变成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的内海。水要往四川盆地各个缺口流出去。在北面,四川与汉中交界的阳平关,海拔580多米,水就往汉水方向流去,汉江峡谷也是大水冲出来的。在南面,沅江与今重庆之间也有缺口,海拔200-300米,洪水很容易经贵州乌江流入湖南沅江,流向洞庭湖。在中部,洪水就经鄂西清江流出。

  四川盆地的洪水是怎样汇入清江的?一方面,重庆奉节至恩施沐抚大峡谷的板桥,有一条目前世界上最长的暗河,这是不是当年的洪水通道?完全有可能。另一方面,洪水还可能通过齐岳山北端缺口、龙桥河峡谷汇过来。“早在1984年,我就去过利川市的清江古河床。那里有一个棺材峡,水流入地下后,形成地下暗河。至今,在古河床的一些地方,还可以听到地水声,就像发出的声音。”张良皋说。

  神秘的北纬30度“止步线”

  惊人推断:武陵山区或为华夏文明源头

  张良皋认为,武陵山区包括湘西、鄂西、渝东、陕南,是云贵高原的北延,属于一个整体。华夏文明的第一缕曙光,就是从这里升起的。

  他介绍,“武陵”的“武”字,是帽檐子的意思。“张家界”的“界”字,和“神农架”的“架”字,都念“gai盖”,就是帽盖子的意思。武陵山区,是以神农架为中心,周围一圈都是武陵。而“武当山”的“当”字,是帽徽的意思,这里是武陵山这顶大帽子安放帽徽的。在地貌学上,帽徽周围一圈都是“武”。

  生物学家曾断言,灵长类动物的发源地在南北纬30度左右,这是一条文明的止步线。越过这条线,因为寒冷,食物来源受限,古人类将受到极大挑战。而北纬30度这条神秘的止步线,就穿过了恩施。恩施咸丰坪坝营就有一个北纬30度的地标,《地理中国》栏目曾报道过。

  而武陵山区周边,有湖广盆地、四川盆地,这些盆地在大规模海退后形成沼泽,沼泽因光合作用,能产生大量碳水化合物,从而吸引古人类生活在沼泽边缘。另外,人类大脑的进化离不开盐,只有产盐地带的古猿,才有机会进化为人类。而渝东地区,至今保留着大量古盐泉、卤管栈道遗迹。武陵山区的古盐道,比比皆是。

  “我认为,中国人的历史就是从武陵山这一带开始的。”张良皋说,有学者认为,中国黄种人也是从非洲过来的,即“非洲人说”。实际上,这个学说没释中国的元谋人、巫山人、建始人是怎么回事。“巫山人”距今约200万年,“建始人”距今约200万至250万年,都是在武陵山区发现的。这里还发掘出了“郧县人”、“长阳人”等遗址。他认为,这些武陵古猿人,就是黄种人的祖先。

  张良皋还认为,华夏文化以汉文化为主体,汉文化以楚文化为前身,而楚文化又以巴文化为基础。湖广盆地以西、四川盆地以东,是巴域的最佳界定。而巴域,即是“元谋-巫山猿人”最早的活动区域。武陵山区的上庸古国,就是先于楚国迈入文明的国家。

  随着能力的增强,武陵人又从巴域出发,沿着山脊进入中原和东南沿海地区。他们的文化,弥漫式扩散,并漂洋过海。

延伸内容: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赞助合作: 男性 自慰

CopyRight 2002-2012 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