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区依旧以“旧”的姿态存在于澧水河畔。桥以东的河岸边立着一座自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建起的,在经过岁月的数次后,2010年修缮一新的它是河岸边旧建筑里最“新”的。上午九点钟,的钟声响过九下,孩子们已经坐在距离桥不到500米的张家界敦谊实验小学里读书,放学后,他们将沿着来回到远离澧水的张家界市区去,而不是河水边老城区的木砖瓦房里。
北纬28度穿过地球上许多神秘而有趣的地方。比如美国密西西比河、埃及的尼罗河、古巴比伦的幼发拉底河等,这一纬度上奇观绝景甚多。而在澧水流经处,最为世界著名的是湖南省西北部的张家界。
张家界市原名大庸,自商周时期即是古庸国所在地。大庸市于1994年更名为张家界市。而在这段时期里,1982年,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1988年,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在1992年、2004年张家界森林公园又分别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中国首批《国家地质公园》,直至2007年,被评为首批国家5景区。
从大庸被更名为张家界之后,这座城市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这自然归功于澧水流域的自然风貌,但在张家界永定区内的老城区部分,澧水对城市的影响和改变,远不及武陵源风景区带来的旅游经济效益。
张家界地处云贵高原隆起与洞庭湖沉降区的结合处,东西最长有167公里,而南北最宽达96公里,东接常德的石门、桃源县,南邻沅陵,北边则是湖北省鹤峰。张家界市境内地层多样复杂,山地、岩溶、丘陵和平原皆有,其中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6%,最为特色的是石英砂岩峰林地貌。
澧水的北、中、南三源汇集在张家界市桑植县的南岔,整个澧水干流流贯张家界市达313公里,流域面积8135平方公里。而发源于湖北鹤峰的澧水最大支流溇水也经过张家界市,它沿西北向东南,流经桑植、慈利。整个张家界市境内,共有大于5平方公里的河流212条。充沛的水域,以及溪流切割的地壳,使得张家界境内的河谷多,河谷底部呈线形,也造就了河流所过的山体两壁陡峭,沙滩、沙洲众多,水流湍急。在澧水源头、溇水上游以及澧水上游的茅岩河段,几乎都是这样河谷地貌。气候也是张家界成为旅游城市的必要条件。地处北纬28度地带,中带山原型疾风气候,使得这里秋天对应的五行光热充足,雨量充沛,严寒期短。
自然条件还使得张家界生长有多种动植物。其中,国家级植物56种、动物40种,银杏、珙桐、红豆杉、灵芝、天麻、娃娃鱼、华南虎、云豹等,都生长和栖息于此。截至2013年,张家界市共有国家级旅游区14家,其中8家为4以上。旅馆898家、旅行社62家,年旅游景点接待人次达3400余万,旅游经济给张家界每年带来的收入可达200多亿元。
旅游业的繁荣,按理说给张家界市带来的发展繁荣是必然的,但这仅仅只是澧水河给张家界带来的一面,在永定区的老城区,它的另一面——张家界人过着平常生活的一面,却远没有这样光鲜。
早期的张家界居民以打鱼为主要生产方式,而今在市区内已看不到渔船。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逐渐用水产品及生活用品加工经营代替了传统的渔业生产,此时期的城市商业以家庭作坊为主。澧水河岸一带一度成为城区内最为繁华的区域,而这附近区域的建筑形式,也多为商住结合,为“前店后宅”或“下店上宅”模式。至今到张家界市,河岸边破败的木制砖瓦房还依稀可以看出这里曾经的模样。从市区直通澧水河岸的南正街,至今还一定程度保留着这幅场景,杀鱼、卖肉的屠户,鸡鸭蛋类产品的商户沿街于此,而摊子后面,一些老人依旧住在这里。
从南正街口往东走,是跨越澧水、位于张家界市区中轴线上的桥。桥的存在,使张家界老城区成为外地游客去往旅游区的必经之。而桥下的沿河风光带上,一群张家界人正三三两两地坐在河边,以一种慢悠悠的姿态进行着垂钓。
60多岁的张立新正盯着自己的鱼漂,从上午11点钟左右到下午2点,他带来的广口瓶里已经呆着了7、8尾小鱼,最大的一掌来长,有两只已经翻了肚皮。“我就住在这后面。”他转过身指了指身后的砖瓦房,那里生活的大部分人和他一样年纪。不远处,三个中年妇女在河边拍打着衣服,啪啪作响。
此时的河岸边,已经有大约6、7个垂钓的人了,一个皮肤黝黑的中年男人笑嘻嘻的提着桶、背着鱼竿赶来,他的头上顶着一口倒扣的纸箱子:“没帽子,就拿这个防晒了。”今天钓鱼的人好像普遍没什么收获,一个男人递给同伴一支烟,自己把烟点着之后甩了甩烟盒,空了,他随手把烟盒扔进了河水里。
烟盒顺着澧水河流淌,时而在岸边卡住一下,又继续被水冲走,河边的生活就是如此缓慢。在到达张家界的另一个早晨,8点钟左右,桥的桥头楼梯和堤岸上,算命先生已经摆好了摊子。不多时,有当地的妇女来找他看相,一聊就是个把小时。
沿河堤坝以下,旧城区人在这里种着一些菜地,因为每片田的面积不大,或说是他们的私家菜园更准确些。70多岁的刘娭毑在自家的田地里侍弄着:“我这就是自己家种点平常吃的叶子菜,一般自己吃,拿去卖的少。”
河道两岸的居民或在河边清洗衣物,或把自家的被子拿出来,搭靠在沿河修建的扶栏上。沿河一公里左右长的距离,几乎都是他们的被子和衣物。一处破败不堪的房屋,正门上刷着已经斑驳的几个字“某某某万寿”。走出一个老人查看门前的电表:“这房子以前是地主的,后来就收归国家了。”在这间“收归国家”的房子里,仍住着几户人家,尽管是白天,房子里仍有些暗,已经破败无人的空屋和仍有人居住的屋子混杂一起。一扇空房的半扇门上,有人用天真的笔迹写着“爷爷奶奶我们走了”,还画了一张哭着的脸。我们突然意识到,在张家界老城区沿河的这一段,有钓鱼的中年人、洗衣的妇女、算命的老人和妇女、晒干菜的人、种菜的人,唯独没有看见孩子。
老城区以北不到100米的距离,两座建筑吊塔正在运转。和许多城市一样,靠水边的房地产事业方兴未艾。沿河一公里左右的距离,视野可见大约有16座建筑吊塔,约6个左右的楼盘正在建设。但问起老城区的居民何时会搬迁,得到的只有“快了吧,应该会安置的”这样模糊的答复。
旧城区依旧以“旧”的姿态存在于澧水河畔。桥以东的河岸边立着一座自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建起的,在经过岁月的数次后,2010年修缮一新的它是河岸边旧建筑里最“新”的。上午九点钟,的钟声响过九下,孩子们已经坐在距离桥不到500米的张家界敦谊实验小学里读书,放学后,他们将沿着来回到远离澧水的张家界市区去,而不是河水边老城区的木砖瓦房里。
从桥走到张家界市区的繁华处,大约不到500米的距离,旅行社、穿着时尚的游客、大量车流和人潮,宽阔的六车道、八车道马即刻把人拉回到了现代城市应有的情境里。
2011年,张家界委托湖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进行张家界的城市风貌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中显示,外来游客主要集中在澧水沿岸、南正街及回龙活动,这里是外来游客与本地居民交叉活动的地点。就现状而看,这个区域周边的继续改进,生活垃圾得不到集中管理,河面漂浮垃圾较多,而干道两旁的商业则较为密集。
张家界市区内本地居民的活动场所并不算多,多分布于街头巷尾或住宅楼周边的空地,规划认为这些空地并没有很好地利用澧水及周边山体的景观优势,且河边缺少必要的空间。参与该规划的湖南大学研究人员邹良平(化名)对张家界市的居民及游客做过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张家界居民认为张家界旧城区缺少集体活动的场所。
“张家界市区在澧水的利用上最大的问题就是,你会发现在市区内是几乎看不到澧水的,河流和山际线都被过高的河岸堤坝和一些私搭乱建的房屋挡住了。”邹良平说,不仅如此,桥因占据市区与旅游区间的交通要道,人流和车流量必然增加,但城市此段的交通面积较小、机动车道数量不足,高密度的建筑也导致了交通组织的混乱且存在安全隐患。
永定区作为张家界市的发源地,许多古老建筑着城市文化进程,比如有上百年历史的三元宫就反映了当地文化的代代相传。但邹良平说:“许多上世纪遗留下来的工业仓储厂房、旧的房屋等,几乎都没有被珍视,反而愈加破败。让人感到特别难过。”
穿过桥,天门山景区与张家界市区遥相呼应。在景观设计上,邹良平认为可以在城市设置相应的景观平台,使人可观赏自然的山际线:“因为澧水岸线的堤坝修建较高,实际上阻断了这种山与城市的景观联系。”通常,堤坝的高低由该地近50年或100年内所遇最高洪峰决定,在张家界来说,这是无法改变的现实。“但是可以通过把堤坝的坡度变缓来实现。”邹良平说,更缓的堤坝坡度,能更好市民看到河流。另外,他还通过设计景观小品、景观廊道等,达到水城交融、人水共生的目的。比如恢复原有的东门溪和西门溪,沿溪设空间,将澧水更多地引向人们的生活区域。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采用混凝土施工、衬砌河床而忽略自然的城市水治理方法,已被普遍否定,建设生态河堤成为大趋势。、等采用“亲近自然河流”概念和“自然型护岸技术,即放弃单纯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改用无混凝土护岸或钢筋混凝土外覆植被的非可视性护岸。
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响起“亲水”的呼声。当时的城市建设者提出有关管理体制,确保了河流水量、采用措施恢复水流洁净,从而形成良好的河流景观与滨水空间。在城市的水网上加强绿化,要求水边空地具有舒适开阔空间,为市民娱乐活动提供场所,将城镇成与滨水一体的居住区。
本文由来源于325棋牌 325游戏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