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四大与党的支部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四大纪念馆海派文化中心召开。多位专家认为,四大是党支部建设的历史起点:大会将党的组织建设的重点从地方转移到基层,首次将支部确定为党的基本组织,首次“三人成立一支部”,首次设立党支部和支部干事会,是党建立健全支部制度的开始。
活动现场,“四大代表系统研究发掘工作”也正式启动。此项工作将紧紧围绕“党的诞生地”发掘工程,扎实推进课题研究、学术研讨、史料征集、档案查阅、国际交流等各项基础研究工作,共同为红色纪念场馆的内涵添砖加瓦。12月14日,“四大与党的支部建设”学术研讨会现场。 本文图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栾晓娜 图
“四大在党的组织问题上的贡献,可以说是‘’。”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专家李忠杰在主旨发言中指出。
李忠杰表示,所谓“地”,就是支部建设的历史起点,“建党初期,党的支部建设问题并不明确,但从四大开始,强调组织问题是和发展的重要问题,提出‘三人可以组织支部’的概念。”
而所谓“天”,就是党的中央机构。“四大直接涉及到总的名称和职务问题。”李忠杰说,地方各级党组织的负责人称为,中央的委员长改名为总,且全党唯一。
此外,四大还是党团党组的起源,各级党委从中央到地方,都要设立组织部、宣传部、工农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四大做出这样的,实际上除了‘’之外,还有中间的部分,也充分体现了的组织性、组织力。” 李忠杰说。
上海市社联副、中史学会会长、上海大学教授忻平认为,支部作为党在基层的战斗堡垒,在进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建党初期,对支部的定位、职能和作用的认知尚不清晰,直至四大时才将支部确定为党的基本组织,支部制度得以正式确立和逐步完善。
“通过考察上海城市支部的实践不难发现,上海党组织为建设支部采取了建立部委监管机制、发展支部数量、完善支部机构和培养支部干部等举措。”忻平说,上海党组织的支部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不但使人数和支部数量大幅增加,还促进了上海工人运动的发展和高涨。
在上海党史学会名誉会长、解放军国防大学学院教授、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看来,“四大”对党的自身建设之所以具有开拓性创新性意义,就在于“四大”对党建的系统工作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理清了思,制定了新的,提出了新的切实可行的要求。
“从中央到基层,从组织建设到思想理论建设,四大的相关、决策和举措,比较全面地勾勒出了党建工作的基本框架,特别是为党的支部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这是党的建设的强本固基之举。”说。
据四大纪念馆介绍,近年来,纪念馆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专题研究、学术研讨、史料征集、档案查阅、国际交面部痣的位置与命运流等方式,不断深化对四大历史地位和历史贡献的认识,逐步拓展和细分为关于四大历史背景、主要、后续影响、相关人物等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对于四大历史贡献的认识,也从以往多关注四大对第一次国共合作、民族运动的直接影响,逐渐深化在党的建设,尤其是基层组织建设等研究领域。
近期,中央印发了《中国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
《条例》指出,“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是党的组织体系的基本单元”。首次将党的基本组织由党的小组改为党的支部,始于四大。四大提出的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纲领,为中国由一个宣传性的小团体发展正的群众性政党贡献至伟。
为深入发掘研究四大在党的组织建设,特别是基本组织建设方面的探索实践和历史贡献,四大纪念馆与上海市党史学会等单位合作举办本次学术研讨会,旨在理清四大加强党支部建设的历史背景和具体措施,阐明支部建设对于中国和中国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研讨会上,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徐建刚指出,中国历来高度重视党支部建设,始终把党的支部建设作为组织建设的基础和关键。习总反复强调“基层党建工作很重要”“必须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四大促进了中国基层组织的蓬勃发展,推动我们党实现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跨越。在新的历史时期,研究好四大,深入探讨四大在党的基本组织建设上的探索实践,深化认识四大的历史贡献,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炯在致辞中提到,今年以来,上海市委、市印发了《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 加快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动计划》,第一个重点任务就是打响红色文化品牌,实施“——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理论研究品牌建设两大专项行动。举办此次学术研讨会,正是把“打响红色文化品牌”,讲好党的诞生地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落到实处。关键字 :我要反馈新浪新闻号
本文由来源于财鼎国际(http://cdgw.hengpunai.cn:27531/)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