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开发区主要预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2亿元,同比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亿元,同比增长14.5%。公共预算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3.38亿元,同比增长8%。全区旅游总人数实现313万人次,同比增长13%;旅游总收入实现29.6亿元,同比增长16%。景区旅游人数突破200万大关,同比增长7%;景区旅游收入实现5.6亿元,同比增长6.5%。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建设世界名山,打造文化名城,繁荣带动周边,服务全省发展’的总体目标,融合推进‘旅游城镇化、城镇景区化、景区国际化’,突出绿色转型发展主题,加快形成‘四大产业’格局,继续开展‘项目建设年’、‘城市管理提升年’、‘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着力激发发展活力,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奋力开拓科学发展国际化新征程,以优异的工作业绩迎接建区十周年!”在1月26日召开的2015年开发区全区工作会议上,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主任谢忠岩求真务实地提出了开发事业的新目标。
据介绍,2015年是全面深化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国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和编制安排“十三五”规划的启动之年。也是管委会成立的第10个年头,更是进入下一个十年发展周期的转承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为此,开发区将举全区之力做好以下四“大”工作:
——“大生态”:全面强固科学发展生态根基
2015年,开发区和国家级自然区要深入贯彻落实《林区生态与经济转型规划》要求,始终“第一”原则,把生态作为最根本的价值取向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努力形成节约资源和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真正实现“发展”与“生态”的统筹双赢。
在区,要继续加强日常管理,严格执行《国家级自然区管理条例》及入区管理,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提升硬件设施功能,丰富现代科技手段,对核心区域、重点部位做到、寸绿必护,加强生态系统保育,提升生态承载能力,确保森林防火和生态安全万无一失。
在景区和城区,要充分考虑因素,科学规划论证,结合“松花江大峡谷综合整治”,精心恢复景区生态植被;因地制宜、科学种植,继续开展城市园林绿化,实施“东北亚植物园”(二期)、国家湿地公园等基础设施项目,切实抓好污染源消解,增强城市生态功能,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要持续加大科研攻关力度,推进实施“杨树桑黄生态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等重大课题研究。要协助张家界市办好“国际自然联盟年会”,进一步提升和巩固作为国际生态高地的世界品牌形象。
——“大区域联动”:统筹推进精品特色城镇建设
2015年,管委会将深入贯彻落实《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要求,高标准制定发展规划、加强建设管理,注重城区、景区、各个主题功能区之间的功能衔接与配套,努力建设融花园风貌、文化内涵于一体,兼具多元承载功能的特色城市,充分发挥特色城镇化对于优化资源配置、延伸景区功能、支撑产业发展、辐射带动周边的重要作用。
首先,进一步提升特色城市风貌。要结合棚户区、新城区拓展,继续推进城市绿化美化、慢行系统、园林广场、精品街、旧城区建筑外立面等项目。要建管并重,切实加强城市管理,实施卫生、交通秩序、违法建设等方面的综合整治行动,精心各类市政公共设施。要融合生态文念与现代城市管理,集百家之长为我所用,善取舍有度章法分明,努力提升和彰显有历史记忆、有怡人山水、有民俗风情的特色城市风貌。
其次,丰富城市人文内涵。要积极促进多元文化内涵精髓的挖掘、回归、传承与,为特色城镇化建设植入文化基因、涵养人文底蕴。要始终精品,使每一处园林广场、每一座楼宇桥梁、每一条街道胡同,不仅成为建设质量意义的精品,也能成为固态文化意义的精品,通过各类建筑语言传达家国情怀、文脉沿革和归属。要加快“宝马古城”、“大学城”等标志性文化设施项目建设,继续在开展高端书画展、雕塑展,精心培植“画派”等文化品牌,使文化元素真正融入到特色城镇化的建设肌理和发展进程,打出、打响“文化名城”品牌。
第三,完善和拓展城市设施功能。要注重发挥好特色城镇化对于优化区域结构、保障社会服务、支撑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努力形成山上观光、山下休闲的承接互动。要依托三个城区各具特色的发展定位,加快实施“环365公里慢行绿道系统”、“池西旅游服务集散中心”等重点项目,构建城区景区互为一体、相辅相成的联动格局。要创新现代信息技术社会化开发和广覆盖应用,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智能化水平。要做好城市经营文章,运用市场机制撬动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为加速特色城镇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大产业开发”:快速形成“四大产业”支撑格局
2015年,管委会将深入贯彻落实我省《加快建设旅游支柱产业的意见》,以及实施以为核心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和文化产业提速工程等要求部署,按照既定的“四位一体”产业发展思,扎实推进促、上项目、创品牌、建园区等方面工作,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内生动力源,构建“四大产业”优势互补、协作配套的新格局。
首先,促进融合。要促进区域之间的融合,进一步完善沟通协调、规划统筹、产业合作、综合服务、联合招商“五大平台”机制,切实加强“大”区域的务实合作。要促进产城之间的融合,突出文化引领,延伸产业链条,创新产品体系,丰富配套服务,加速推进特色城镇化建设。要促进产业之间的融合,找准产品、业务、市场等领域的结合点,通过渗透、交叉等不同形式和渠道,促进“四大产业”的集成发展。要促进形成多元输出格局,支持建设集团参与城镇化和社会化运营,努力形成品牌输出、资本输出、管理输出的多元输出格局。要充分利用股份公司上市平台拓宽融资渠道,支持融资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良性发展,打好金融“组合拳”,为“四大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其次,实施重大项目。旅游产业要着眼实现“四季均衡化”,重点推进“森林温泉养生中心”、“国际冰雪奥林匹克中心”等项目,支撑“林海温泉”、“冰雪世界”概念,办好“天籁之音”森林音乐会、“国际冰雪嘉年华”等四季旅游品牌活动,完善休闲度假、运动养生旅游产品体系,努力实现“白雪变白银、温泉成热点”;文化产业要着眼激发内生动力、积蓄发展后劲,重点推进“五馆一院”、“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发挥好各类文化协会组织作用,注重把现代科学融入文化建设,精心培植各类文化品牌;特色生态资源产业要着眼建市场、抓管理、搞服务、做平台,利用好的核心地缘优势,重点推进国家级的检验检测、质量信誉监督体系和现代物流中心建设;矿泉水产业要着眼发挥引领带动作用,重点推动广州恒大、深圳海王两个矿泉水品牌项目,力争打通松漫铁通道,早日建成世界级的优质矿泉水产业。
第三,提升品牌形象。一个优良的品牌需要艰辛的培育、精心的涵养和时间的积淀,弥足珍贵,来之不易。要借助各类媒介平台,并结合新技术的广泛应用,面向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广泛开展品牌产品的深度推广营销。要创新特色产品包装,精心设计和推出简约时尚、直入、富有特色和文化气息的产品形象。要提升服务质量,规范市场秩序和诚信体系建设,完业准入和退出机制,严厉打击欺行霸市、价格欺诈、以次充好等行为,务必做到“谁砸的牌子就砸谁的饭碗”。要产品品质,把住生产源头,加强全程监管和售后服务,使追求品质成为行业共识、企业自觉,让品牌真正、早日全国、世界。
第四,打造特色园区。要突出规划引领,合理布局园区产业、交通、商贸、人口、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要营造发展,努力完善重商、亲商、安商的政策体系和投资。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发展总部经济,积极引进那些实力强、业态新、信誉好的战略投资者。要依托十八坊、池西生态工坊等特色园区建设,探索构建型创新服务平台,不断集聚研发机构与高端人才,推进产学研合作和技术转移,吸引大量的人才、资金和技术等创新要素流向园区。要推进规划开发模式、行政管理体制、投融资等方面的创新,逐步形成规范高效的园区经营运行和管理体制。
——“大民生保障”:着力提升社会事业承载功能
2015年,开发区深入贯彻落实我省关于城乡居民养老、社会救助、新一轮棚户区等事涉民生民利的一系列意见要求,从关注民生,珍惜民力,集中民智,民愿着手,创建“共建共享,相守相助”的社会文明,深化“人人都是当家人、代言人”的全民共识,整体提升辖区百姓的安全感、幸福感和归属感,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创业乐土和美好家园。
首先,着力办好八个方面的“民生实事”。城镇低保月人均补助水平提高到320元,农村低保年人均补助水平提高到1800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提高10%。全年新增就业2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率达到100%。全年完成城市棚户区17万平方米,新增公共租赁住房260套。建设池南区第一幼儿园及教师周转宿舍,启动第一、第二高级中学校舍工程。启动池西区人民医院建设,完成中心医院内科楼,新建卫生系统业务用房;全面实现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减轻参保群众经济负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年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380元。继续实施“畅通工程”、“公交便民工程”,池北区大街、秀林街和松桦,新建池北区三个出口停车场和二道白河大桥,完成池西区王池大街、高山、圣山等道工程;完成池北区38处公交站点建设;规范出租车计价收费标准。实施池北区慢行系统三期工程,启动池西区慢行系统、黄泥河防洪及景观工程,实施三个区集中供热工程;继续实施城区“绿化工程”,种植各类苗木花卉10万株,新增绿地面积30万平方米。完成文心广场综合楼建设,启动书院(一期)工程。认真研究做好民生工作的长效机制,系统制定该区关于加强和改善民生工作的实施意见。
其次,精心社会和谐稳定。要善于从保障“安全发展”的高度统筹抓好社会维稳工作。突出重点,对安全生产、涉访涉诉、基本民生等领域定期调度、源头防控,畅通群众表达渠道,全面排查消除隐患盲区,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要加强协同联动,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持续开展“生态联合清区”、“和谐景区创建”、“党政民合力治边”等活动,打造“平安”。要完善基层服务,运行数字社区居民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发挥好社区在城市管理、社会保障、文化建设、干部锻炼等方面的功能作用。要不断提升应急管理的系统化、常备化水平,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
第三,大力推进生态崛起、绿色富民。民生是根本,民富为枝叶。只有实现富民工程的枝繁叶茂,才能保障民生事业的本固基强。要依托得天独厚的品牌和资源优势,着力优化发展,加强创业引导,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扶持农家乐、家庭旅馆等各类特色经营业态和小微企业,通过各种方式促进就业创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使全体人民更为全面、深刻、持久地分享到特色城镇化建设、“四大产业”培育壮大所带来的发展红利,融入到科学发展的国际化进程中来,努力形成干部创事业、百姓创家业、全民创大业的繁荣局面。
第四,着力提升社会文明程度。要以人为本,通过内行,外施约束,使崇尚先进、追求文明成为社会大众的自觉行动,让见贤思齐、向善向美在全区上下蔚然成风。要充分发挥各类基层组织作用,制定推广《市民文明公约》,大力创建“文明社区”、“文明村屯”、“文明单位”,积极开展“建文明城,做文明人”等主题实践活动。要组织调动各方力量,促进政策咨询、文明等社会志愿服务做在基层、做到社区、做进家庭,编织民生保障和服务网络,广泛人人争做当家人的好声音,汇聚共建美好新家园的正能量。(文:孙志图:潘文成、叶东坤)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