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张家界这片热土上,有这样一群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用劳动托起张家界的旅游胜地梦和全面小康梦。
他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他们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他们勇于承担,心怀大爱......
五月,让我们用心聆听劳模们付出、拼搏和奉献的动人赞歌。
石堰坪村支书全建国与村民拉家常
全建国与工作人员谈自己对梯田的想法
全建国2015年获“湖南省劳动模范”称号
红网张家界站5月6日讯(记者 何倩 通讯员 刘潇)先后荣获“首批中国传统村落”、“文物项目”等6项国家级荣誉的石堰坪位于张家界市东南边陲,拥有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吊脚楼群等历史遗存,还有“糊仓”等土家农耕文化活动世代相传,古村面貌和多样民族文化都保存完好说起这些,石堰坪的村民们一脸骄傲和自豪。“因为我们有个好,放着赚钱的生意不做,回到家乡当个穷村官。这几年,他硬是把这穷山旮旯建成了远近闻名的世外桃源。”村民眼中的好全建国,自2000年上任以来,在村支书的岗位一干就是15年。
退伍返乡当村官 做起土家山寨的“掌舵者”
“80年代那会儿,正值的大好时机,我退伍回家做起了药材生意,经过十多年的摸爬滚打,生意还做得可以。1997年前后,每年药材销量可达到七八百吨左右,最好的时候,一年也能有三十万左右的收入。”全建国告诉记者,虽然自己将药材生意做得还行,可每当回家乡看到乡亲们日子仍旧清苦时,心里很不是滋味。
就这样,全建国做出了个大胆的决定,毅然放弃自己风生水起的生意,回到家乡石堰坪当了村官。“当时,亲朋好友都很不了解,说放着大钱不赚,回到这个穷山沟有什么搞头呢?但我想着要带领大家一起致富。”2000年,39岁的全建国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群众的更加坚定了他当初的决定。
当时,石堰坪交通闭塞,通往集镇的简易公多年没有修整,全村11个村民小组有8个组连简易公也没有。开山修,解决好老百姓肩挑背驮出行难的问题,是上任后摆在他面前最大的难题。“当时,发动我们全村去动员村民,有力出力,有钱出钱,甚至带头将自己准备修房的3万元钱偷了出来。到2007年,建成了一条大约27公里通往大山之外的公。”村民回忆着当初外面车辆能开进世代不通公的村寨时,大家都激动万分。
与此同时,28公里的农村电网、全村饮水工程也相继建设完成。全建国带领村民奋斗八年,基本结清了水、电、等基础建设的“历史欠账”。
理顺发展思 土家文化是石堰坪的一张王牌
怎样才能因地制宜带领村民致富?高产值的药材以及石堰坪村广阔的林地资源,让做药材生意出身的全建国有了新的想法。从木瓜种植的失败,到黄柏、杉树种植成全村主要增收产业。“如今,几百亩的黄柏和杉树能让农户每年增收1万元以上。”全建国并未就此止步,在他看来,林木药材产业仅能带动一部分人,但原汁原味的土家村寨,古老淳朴的民族风情,有着不可估量的开发价值。
“祖留下的,我们不仅要守护好,还要继续发扬,土家文化就是石堰坪的一张王牌”2002年,他开始吊脚楼。起初,老百姓无解“过时老古董”的意义,大家挣了钱回村就想修楼房。
为做通村民工作,他和其他村干部不断地上门座谈,有时一户人家要上门10多次。“被骂也是经常的事,我知道要好吊脚楼,就必须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全建国劝说村民不建楼房的主要理由是,从全村长远发展考虑,这些吊脚楼能够发展起旅游业,从而改变石堰坪村的落后状况。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被省文物局批准为“文物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定点文物单位”。湖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湖南省旅游名村、首批“中国传统村落”、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荣誉的收获,石堰坪村渐渐受到更多的关注。
2014年,来石堰坪的游客突破15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500万元,人均旅游增收900多元。“我们的带领我们勤劳致富,还用村里集体收入给村民代交了新农合、新农保。”75岁的全宙平告诉记者,这些正是村集体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盈利后,返还给老百姓的发展红利。
“这次五一来我们这里玩的游客估计都有二三千人。去年和前年,我们家都多次接待过前来游玩的游客。好我们的吊脚楼,以前还真没想到能产生经济效益。”欧建梅家是全村10户旅游接待示范户其中的一户,她说,大家开始尝到了好土家民俗文化的甜头了。
同时,国家重点文物试点村、全国传统村落整体利用示范项目等国家级建设正在紧锣密鼓的推进。“全村发展的思就是先、后利用,依托民俗文化资源,好现有的人文景观,积极稳妥地逐步开发,做好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让全村老百姓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帮。”全建国期待在与全村人共同努力下,石堰坪能成为张家界人文景观的又一张名片。
网友评论 ()条 查看